《周易本义》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撰。
朱熹,字元晦,亦字仲晦,别号有晦庵、晦翁、云谷白叟、沧州病叟等。天资聪明。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遵父遗训,师事胡宪、刘勉之、刘子翬三师傅。十九岁登进士第,一生叙任官职二十余次,但遭逢不遇,烦闷不得志。二十四岁时问学于其父同窗、程颐的三传门生李侗,因得秉承洛学正统。与张栻、吕祖谦同出其时,过从甚密,人称“东南三贤”,为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其学说宋以后为政府所支持,在中国头脑史上影响极大。著作甚丰,有《周易本义》、《诗集传》、《仪礼经传通释》、《家礼》、《释宫》、《孝经刊误》、《四书或问》、《论孟精义》、《或问小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四书问目》、《上蔡语录》、《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阴符经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原本韩文考异》、《楚辞集注》、《晦庵集》、《南岳倡酬集》、《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朱子全书》、《二程遗书》、《通鉴大纲》、《易学发蒙》、《卦考误》、《通书解》、《朱文公易说》。另有《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传世。《周易本义》初稿名《易传》,定稿历经二十余年。原本依吕祖谦《古周易》本,经与传分开不混,共十二卷,上下经各一卷,十翼十卷。后裔将原书分裂,重组成四卷,卷一上经,卷二下经,卷三《系辞传》,卷四《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彖传》与《象传》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故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朱熹的哲学头脑秉承程颐,故世称“程朱”。而他的《易》学头脑则有异于程颐。程氏《易》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以义明白《易》。朱熹则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即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表面上他是在调合程颐义理派《易》学与邵雍象数派《易》学的冲突,实质上他是从后者的角度出发批驳前者。从本质上讲,他是象数派《易》学大师。《周易本义》释卦爻辞,无一不是从筮占的角度入手,现行《周易正义》卷首尚有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卦变图等九个图,更反映其象数《易》的实质,不过是陈抟、郡雍象数学的翻本。说《周易》原本是卜筮之书,这是对的。但朱熹只分解到疑问的这一面,却没有分解到《周易》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头脑的著作。分外是在孔子作“十翼”,阐述《周易》一书中包含的哲学头脑,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进一步阐义理,批象数之后,仍然对《周易》中包含的哲学头脑置若罔闻,将《周易》视为单纯的卜筮之书,这不能够不说是一种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讲,《周易本义》对《易》学研究造成很大不良影响。宋嘉泰年间,有底稿《易传》流传。《本义》成书后,有朱鉴刊本,吴革刊本。《四库全书》收入《周易本义》十二卷本,附四卷本。十二卷本,亦收入《西京清麓丛书正编》、《刘氏传经堂丛书》。四卷本收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另有阳明手抄本,元刊本,陆有明覆宋本,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寅刻本,江宁局复刻刘氏本。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铅排本《四书五经》收入,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易学丛刊》亦收此书。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有苏勇校注本,1994年广州出版社有廖名春标点本。
《周易本义》目次
1.《周易本义》易传序
2.《周易本义》本义序例
3.《周易本义》第一卷 上经一
4.《周易本义》第一卷 上经二
5.《周易本义》第一卷 上经三
6.《周易本义》第二卷 下经一
7.《周易本义》第二卷 下经二
8.《周易本义》第二卷 下经三
9.《周易本义》第三卷 系辞
10.《周易本义》第四卷 卦传
11.《周易本义》第五卷 彖传上
12.《周易本义》第五卷 彖传下
13.《周易本义》第六卷 象传一
14.《周易本义》第六卷 象传二
15.《周易本义》第六卷 象传三
16.《周易本义》第七卷 文言传
17.《周易本义》附录 眞势中州易经一
18.《周易本义》附录 眞势中州易经二
19.《周易本义》附录 眞势中州易经三
求《周易本义》筮仪片面的现代文释文?
周易筮仪筮室之设置及占筮之礼仪1.选定情况整齐、门户南向之处所为筮室,室之中间放置一长大概五尺、宽大概三尺之几案。2.将占筮用蓍策五十根,先用浅血色丝巾包妥,再以黑色之囊袋收存,放置於竹制或木制之圆形蓍筒中。圆筒之直径大概三寸,长度与蓍草相当,下半为底,上半为盖,固定放置於几案北边另设之圆筒台上。3.於几案中间之北,与圆形蓍筒南面之间,安置一木格子,以为蓍策演绎分类放置之用,其规格为纵高一尺,横长三尺五寸,中间以木板纵向格成五格,其中两大格为一尺见方,置於几案中间,以便四十九策分而为二放置之用;其西至几案边尚有三小格,各宽大概五寸,以便蓍筮三变归策之用。4.於木格子之南置一香炉,香炉之南置一香盒,每日烧一炷香致敬。香炉之东上方置笔、墨、砚台及黄漆板各一,以便纪录之用。5.将有占筮之时,则洒扫筮室,扫除几案及用品,砚台灌水磨墨。主筮者,斋戒沐浴,整齐衣冠,面向北方,清洗双手,焚香致敬。6.若请人代为占筮,则主人焚香致敬之後,稍退两步,面向北方站立,而主筮者进而立於几案之前,位稍偏西,面向南方,接受请命。主人直接明述所占筮之事,而主筮者许诺所请。主人退还右方旁位,面向西方而立,主筮者则右移正位,面向北方而立。7.筮仪之始,主筮者以双手捧起蓍筒盖,置於香炉西侧,再从蓍筒中取出蓍策袋,将解去之囊袋及丝巾,置於蓍筒东侧,以双手持五十根蓍策,於香炉上行薰香之礼。口中祷告曰:祈求您伟大之筮神有所指示,祈求您伟大之筮神有所指示,兹有某职衔(或居处),某人(姓名),今以某事(胪陈占筮事由),未知能否,疑问难解,所以叨教於伟大之神灵,期盼将此事之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清楚见知。8.占筮礼毕,仍将蓍策以丝巾包妥,再以囊袋收存,放回圆形蓍筒中,取蓍筒盖盖好,并摒挡笔、墨、砚台及黄漆盤,再度焚香致敬而退。若请人代为占筮者,则由主人焚香致敬,并向主筮者拱手施礼而退。成爻设卦之步骤1.占筮时成爻设卦之步骤,系辞有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季,归奇於扐以象闰,五歳再闰,故再扐而後挂。兹依其步骤,胪陈以下:2.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从五十根蓍策中取出一根放回蓍筒中,而现实用以占筮者四十九根。◎大衍,无限演绎也。3.一变四营:(1)第一营:分而为二以象两:以双手将四十九根蓍策,随便分而为二,置於木格中之两大格内。◎象两者,所谓太极生两仪,即如分开天地、阴阳也。(2)第二营:挂一以象三:以左手取左大格之一切蓍策,持於手中,另以右手取右大格之蓍策一根,夹挂於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三者,即象徵天、地、人三才也。(3)第三营前半:揲之以四以象四季:将左手之蓍策,以右手每四根一组分而数之,将数过之蓍策,归回於左大格,最後所剩馀之蓍策,则是或一根、或二根、或三根、或四根。◎揲,音蛇,分而数之也。◎象四季,即每四根一组,象春夏秋冬四季合一年也。(4)第四营前半:归奇於扐以象闰:将左手所剩馀之蓍策,夹挂於於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奇,零头,馀数。◎扐,音勒,手指间。◎闰,指闰月。(5)第三营後半:五歳再闰:如前半营,以右手取右大格之蓍策,以左手分而数之,并将数过之蓍策,归回於右大格,而所馀之蓍策,左一右必三,左二右必二,左三右必一,左四右必四。◎五歳再闰,谓五年之间有两个闰月。(6)第四营後半:故再扐而後挂:将右手所剩馀之蓍策,夹挂於於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合左手一挂二扐之蓍策,不是五即是九,置於木格子之第一小格,是为一变。五因其含有一个四,故为奇数;九则含有两个四,故为偶数。产生奇数之情况有三种;而产生偶数则仅有一种。(7)一变四营之後,合两大格之蓍策数有两种情况,一为四十四,一为四十。4.二变四营:(1)再以双手取摆布两大格之蓍策而合并之,其数或为四十四,或为四十。(2)复经四营如第一变之过程,其摆布手分别数过所馀之蓍策,左一右必二,左二右必一,左三右必四,左四右必三。(3)合其左手一挂二扐之蓍策,不是四即是八,置於木格上之第二小格,是为二变。而其产生奇数、偶数之情况各有两种。二变四营之後,再合两大格之蓍策数有三种情形,或为四十,或为三十六,或为三十二。5.三变四营:(1)再以双手取摆布两大格之蓍策而合并之,其数或为四十,或为三十六,或为三十二。(2)复经四营如第二变之过程,其情况与第二营完全相像。合其左手一挂二扐之蓍策,不是四即是八,置於木格上之第三小格,是为三变。6.三变实现,可得一爻,将其爻之性质纪录於黄漆板上。十八变实现,则一卦於是设立。本卦与之卦之设立1.三变而成一爻,其爻之阴阳性质,应视三变後所挂扐及已数过(即木格子中三小格及两大格所存)之蓍策数而定。所挂扐之蓍策数,五、四为奇数,八、九为偶数,其爻之纪录情况有四种,分述以下:(1)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三奇数时,其和为十三根,则已数过者为三十六根(数过九次),是为老阳,其画象为□,读为重。(2)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两奇一偶时,其和为十七根,则已数过者为三十二根(数过八次),是为少阴,其画象为--,读为拆。(3)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两偶一奇时,其和为二十一根,则已数过者为二十八根(数过七次),是为少阳,其画象为-,读为单。(4)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三偶数时,其和为二十五根,则已数过者为二十四根(数过六次),是为老阴,其画象为×,读为交。2.十八变而成一卦,可就一卦中六爻之变动情况,而占断事情之吉凶。(1)原十八变所得卦形,称为本卦。又凡遇老阳、老阴者,无论几爻,均使阳变阴、阴变阳;而少阳、少阴不变,则所变之卦形,称为之卦。占断时,依据本卦与之卦产生变动之情形,取用指定之卦辞或爻辞,辨明其义理,以明吉凶祸福之情形。(2)兹将占断取用卦爻辞之技巧,列表介绍之:卦爻变动情形占断取用卦爻辞之技巧1六爻皆静而不变以本卦之卦辞为占,并参考彖辞。2其中仅一爻变动以之卦动爻之爻辞为占。3其中有二爻变动同阴同阳时,以之卦居上位之动爻爻辞为占。一阴一阳时,以之卦阴爻之动爻之爻辞为占。4其中有三爻变动不论阴爻阳爻,以之卦中间动爻之爻辞为占。5四爻变动两爻静以之卦居下位不变之静爻之爻辞为占。6五爻变动一爻静以之卦不变之静爻之爻辞为占。7六爻皆变动乾卦以用九爻为占,坤卦以用六爻为占。其馀六十二卦,以之卦之卦辞为占,并参考彖辞。周易是什么东西?
易经》概述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轻便”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含经、传两片面,传是对经的注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行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所以出现了周初说、年龄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分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分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讲授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讲授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分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究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究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天然征象的变更,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校验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秘密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入的表面头脑和质朴的辩证望。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天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征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从《易经》中能够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头脑的抽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职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渐渐成为一种特地学问,少许系统阐释《易经》的笔墨陆续被网络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鼓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注释,称为易学。易学积厚流光,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很多派别,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很多闻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头脑材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系统。《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朝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华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备特色者有: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
- 2025年05月21日五行属木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20日五行属土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9日五行属水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8日五行属水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7日五行属土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6日五行属金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5日五行属金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4日五行属土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3日五行属火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
- 2025年05月12日五行属火日 五行运势穿搭指南及今日运势详解